<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八一特辑丨七十五年的承诺,五十三年的守护
        时间:2021-08-0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2021年清明节早上6:05分,家住吉林省集安市大陆镇古马岭村的农民高福有,天刚破晓就从家里出发,准备乘车赶往集安市。在集安市区买了祭奠用品后,又坐上前往青石镇的车,到达目的地青石镇烈士陵园时已是上午十点多了……

          这是每年清明节高福有的规定动作,每次到了烈士陵园后,看着53名烈士长眠于绿水青山之上,高福有脸上都会露出了欣慰的笑容。2019年集安市检察机关的一纸检察建议,让青石镇烈士陵园环境大为改观,也实现了高福有多年心愿……

        战火硝烟的岁月,五十三年前的重托

          1946年10月,解放战争新开岭战役打响。战斗惨烈,伤员人数激增,主战场无法容纳伤员。因当时集安市许多地主大院在“打土豪、分田地”后空闲出来,正好作为伤员养伤之地。所以新开岭战役受伤伤员、医护人员等60余人,来到异省他乡养伤。高福有的爷爷负责配合医疗队照顾其中3名受伤战士。

          “叔叔,我可能要不行了,请您帮我给家里人捎个口信儿,让他们来看看我。”战士对爷爷说。

          为让小战士安心养伤,爷爷一口答应了战士的请求。可在那个年代交通阻断,通讯失联,同胞们个个流离失所,帮助战士们找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谈何容易。几天后,三名战士先后牺牲了,当时,最小的战士只有18岁,最大的也才27岁。未能帮助他们实现最后的心愿,这份愧悔一直留在爷爷心中……

          “这三名烈士是在新开岭战役中牺牲的,旁边两个是打土豪时候牺牲的。他们牺牲的时间比新开岭战役的战士要早两年,是1944年。这五座墓都是我建的,都要照顾好。你长大后要参军走出去,帮助烈士寻找家人。”1968年清明节,爷爷将高福有带到自己在家后山上修的烈士墓前,对14岁的高福有说。就这样,帮烈士找家人的重托就落在了他的肩上,这一落就是53年。

        一次重托 一生的执念

          由于年代久远,高福有只知道其中两名烈士的姓名是李成贵,王仁彬。遵照爷爷的嘱托,1976年高福有参军,先后在辽宁省朝阳和内蒙古赤峰当兵。五年之后,高福有退伍回乡,娶妻生子。后来生活一直很拮据,想要去远方帮助烈士寻找家人的愿望,也只能一直搁置在心。

          终于在2018年,多年勤恳打工的高福有有了一些积蓄,6月10日,高福有从集安出发,前往烈士们家乡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山东省高密市、湖南省怀化市、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帮助他们寻找家人。

          茫茫长路、人群熙攘,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只身行千里路,手里只有模糊的点滴信息,难度可想而知。有时候车坐错了,高福有就回到起点重新再坐,老伴儿在电话里担忧地说:“老高,你是不是走丢了?”高福有在电话那头落下了辛酸的眼泪。一路上,他舍不得住好的旅店,舍不得买贵的车票,可当双脚踏上烈士家乡土地的时,高福有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是吉林省集安市人,你们这儿有一位烈士在我们那儿牺牲了,他牺牲时候年纪很小是我爷爷安葬的,他临走之前说要找到家人……”每到一处,高福有都会联系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民政局的同志,并以烈士的名义向当地困难儿童捐款。据了解,2018年和2019年,他先后两次跨越万水千山前往烈士们的家乡,累计捐款1.7万元。

          “我们今天的好生活儿,是人家给的,对人家好一点儿,是应该的……”拿着布满折痕的车票,回顾一路坎坷,想到还没能帮助烈士们找到家人的遗憾,高福有一时语气哽咽。

        一纸检察建议 多年的守护不再孤独

          “清明、五一这些节日他都要去给烈士祭扫,我们家上坟都是儿子的事儿。俺们农村,有打工的活儿一天一二百块钱,但是真要赶上清明他宁可不去挣钱也要去看烈士。每年清明去祭祀,他都会从家里拿一千多块钱给烈士买东西,这钱都是该花的。”高福有的老伴儿说。

          从1976年高福有当兵回来后,他就经常去烈士墓地祭扫。2013年,五座烈士墓从高福有家后山被迁到了集安市青石镇,和其他烈士墓整合在一起。这样,高福有每次祭扫都要跋涉几十里山路。他守护的墓碑也由之前爷爷交代的五座变成了五十三座。作为一名普通农民,平日里收入微薄的他,从2013年到2018年几年时间,先后为陵园修建了两次围栏,购买了水泥花盆,种下48棵树,花费一万余元。

          “青石这个地方很好,地势高,背靠山水,大家来拜祭也方便。等树苗长大了,烈士的环境就更好一些。”高福有说。在他的带动下,青石镇村民许冠得、成方双也加入到了义务守陵的工作中。渐渐地,高福有的故事在集安传开了,他成了当地的“名人”。有时候他去买鲜花和祭品,老板都不要他的钱,在他的无私精神带动下,大家都觉得为烈士尽一份力很光荣。

        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 扞卫烈士荣光

          2019年5月开始,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发出《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扞卫英雄烈士荣誉与尊严的通知》(下称《通知》),集安市检察机关调取了全市英雄烈士纪念碑名录,对文物资源进行逐一排查。

          “青石这边夏天时候,山上有草爬子,大家都不敢穿短袖。冬天,山路又陡又滑,很多同事摔得浑身是伤。我们主管公益诉讼工作的杨大庆副检察长还被草爬子咬了进了医院,还有一个干警穿过荆棘丛时浑身划的都是伤。”回首那段每天奔波于山上、山下的日子,当时刚刚做完大手术就投入工作的集安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赵文红可谓印象深刻。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我第一次来到青石镇烈士陵园的时候,看到高福有老人自己围的栅栏,做的水泥花盆,内心那个感动和震撼。每一束献给烈士的花,都是老人家自己背上山的,每一棵树苗都是他精心种植的一份心意,这样的精神太伟大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能做到这个份儿上,那么我们检察机关守护红色遗迹,扞卫烈士荣光,就是义不容辞的事情。”集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大庆说。

          2020年4月,刚上任三天的集安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局长宫国辉就接到一份检察建议,“当时,接到检察建议的时候,我有点儿懵,因为到岗的时间很短,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了解的也不深刻。这期间,检察机关积极和我联系,向我详细介绍了相关法律法规,强调了守护青石镇烈士陵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也由此了解到了高福有老人义务守陵的感人事迹,于是按照检察建议,我们马上向上级汇报,第一时间做出整改,完成了青石镇烈士陵园的环境美化及基础维修改造工作,共栽种树木210株,增设陵园大门和周边围栏。”

          “检察机关参与到这件事儿之后,有关部门给建了新的围栏,烈士陵园大门修的也很气派,比我自己弄得强多了!现在检察机关又帮忙联系当地找烈士的家人,我真的是说不出的感激。”看着修整一新的烈士陵园,高福有兴奋地说。

          经检察机关“回头看”发现,青石烈士陵园已完成了环境美化和基础维修改造,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得到了行政机关的积极回应,当地人民也多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名英雄们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革命精神的主旋律进一步得到弘扬,真正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效果。

          “目前,我们已经和山东、湖南、四川等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帮助烈士寻找到家人,完成高福有老人五十三年来的心愿。作为一名公益诉讼人,能够以检察之名,去扞卫红色精神,完成人民期望,我觉得无上光荣。”赵文红说。

          青山翠柏,浩浩历史。红色基因,永存天地。如今,集安市多处红色遗址和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必去的瞻仰之地,也是当地人民举行爱国主义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集安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人内心一份沉甸甸的牵挂。

          墓碑与鲜花,瞻仰与怀念。曾经他们为我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如今我们将时刻守护着他们……

         

        文字/王浩淼   图片/苗伟男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版权所有:吉林省人民检察院
        控申举报电话:0431-87082004、87082019  邮编:13002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