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宽城区
        当前位置:首页>>法律书摘
        法学家的读书年终总结:疫情时期的30份读书手记|书单
        时间:2023-01-2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1.【意】卡洛·罗韦利:《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胡晓凯译,文治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版

        “一个房间的地板由四百块地板砖组成,如果我站在房间中间往空中抛一百粒大米,我会在任何一块地板砖上找到五粒米吗?”多数人会说:“不会!算起来应该是每块砖上有一粒米才对。”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叫聚类错觉(clustering illusion),即人们倾向于在随机事件中看到所谓的规律。《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是一位科学家的随笔集,用这样的一个个鲜活实例讲述了统计学等学科的基本道理,凝结了用科学思维考量和判断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智识洞见,可以帮助我们破除迷思,擦亮双眼。

        2.【澳】A.M.吉布斯:《萧伯纳传》,黎梦青译,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在讲授宪法学中的“言论自由”专题时,我必会引用萧伯纳的名句:“理性的人总是试图让自己适应这个世界,非理性的人总是试图改变世界来适应自己,因此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都是由非理性的人带来的。”吉布斯的《萧伯纳传》以有趣的叙事串联起无可争辩的事实,让这位伟大剧作家的人生对读者产生感染力。作者在引言中敏锐地指出:在萧伯纳的喜剧中,“本能的生命、感觉以及激情,不断战胜理性与体制。这种无秩序的生命力——在萧伯纳的创作想象中,往往更多体现在女人而不是男人身上——将理性的做作一扫而空。”在文化人越来越内卷、越来越精明的当下,这书无疑是一剂纠偏良方。

        3. 【意】马可?桑塔伽塔:《但丁传》,李婧敬译,启真馆 |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阅读但丁的《神曲》需要具备大量的背景知识,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到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思想和文学史。《神曲》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但丁作为一个被自己的城邦(翡冷翠)定罪并放逐的罪犯的自我辩护。那些定他罪的人,都可以在地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桑塔伽塔的《但丁传》是众多但丁传中的一本,其独特价值在于将但丁的生平和作品置于他卷入的政治斗争之中,为我们欣赏但丁的作品提供了准确而精到的旁白和画外音。即使你没读过也不打算读《神曲》,这本书本身也非常值得一读,它以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人类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最非凡的一位人物在欧洲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个时期经历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情。

        4.【美】娜塔莎·道·舒尔:《运气的诱饵:拉斯维加斯的赌博设计与失控的机器人生》,李奇译,理想国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1年版

        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20世纪初写道:“人类已经驱逐了诸神,早先似乎由运气控制的一切,都被人变得理性化,变得可计算、可预测了。”今天,一位赌博游戏设计者可以告诉人们:“我们能完整地追踪玩家全部的历史反应,并且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没有成功引导他们做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事?”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行为越来越变得可计算和可预测。《运气的诱饵》是一位人类学家通过对拉斯维加斯赌博设计的参与式观察而写作的一本佳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博彩业经营者如何了解和操纵赌徒心理,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平台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行为计算、行为预测和行为诱导,用书中的话来说,“借此我们可以剖析当代生活的种种复杂性、后果和挑战,它们都因人与技术的亲密纠缠而生,也都处在这样的纠缠之中,而这种人与技术的纠缠早已成了当代生活的根本性特征。”

        5.【瑞典】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技术陷阱:从工业革命到AI时代,技术创新下的资本、劳动与权力》,贺笑译,后浪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1年版

        科技进步带来人类福祉的总体改进,这是一个很少有人会提出质疑的事实陈述。但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分配问题,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为少数人享有,多数人反而会遭受失业和生活处境变差的境遇,总体福利的改善要在长时段之后才能惠及每一个人,这也是一个为经济史家反复验证过的规律。凯恩斯说:“就长时段而言,每个人都会死”,如果大多数当代人都无法从技术进步中获得有生之年可见的福祉增益,而且并非每一个人都会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和子女一代的福祉,对技术进步之意义的质疑就会普遍存在。《技术陷阱》一书针对这个历久而弥新的难题进行了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层面的探究,从工业革命对当时劳动阶层生活处境的影响一直追踪到当代数字技术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整个论述过程每每发人深思。哪怕我们不同意作者的结论,也会被带动着思考: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公平分配技术进步带来的收益、成本、风险以及不确定性。

        6.【英】伊恩·莱斯利:《说谎心理学:那些关于人类谎言的有趣思考》,张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人类对谎言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不要说谎,童话故事也都警示小朋友,说谎不仅会让人们不再相信你(“狼来了”的故事),还会产生生理上的变异(匹诺曹的鼻子)。另一方面,成年人的世界实际上充满着被社会规范所认可乃至鼓励的谎言,“乱说实话”反而不讨人喜欢。《说谎心理学》的原着书名是Born Liars,直译就是“天生说谎人”,书中指出:说谎并不是人性的扭曲,而是人性本身;说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适应机制,越会说谎的人生存几率越大,因此我们现在这些活着的人都是说谎高手的后代;我们连自己都会骗,自欺欺人为身心平衡的生活所必需;如果有一天技术进步到让人无法说谎的地步(比如脑机接口技术进步到人脑联网的阶段),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崩溃和癫狂。这真是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书呢!

        7.赵刘洋:《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大学问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婚姻家庭制度是最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道德价值和性别平等状况的基本制度,从抽象原则和共同价值的角度很难对之做出有深度的研究,社会史是一个非常妥当的视角。《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选取妇女自杀和离婚两种现象作为考察重点,梳理了清代到当代法律中的相关规则如何对待这些现象,而法律的介入又如何影响了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处境,揭示了法律与社会在婚姻家庭领域的复杂互动。
        8. 黄克武:《笔醒山河:中国近代启蒙人严复》,大学问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而又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是中国近代启蒙的先驱,最早将《天演论》、《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群己权界论》(即密尔的《论自由》)译介到中国的翻译家和西学传播者;另一方面,他又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颇有微词,斥之为“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灾难,因而被目为保守乃至反动。《笔醒山河》一书积厚而流光,立基于作者经年累月的专门研究,而以晓畅练达的文字向读者讲述严复的生平和思想,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9. 【瑞典】唐·库里克:《雨林里的消亡》,沈河西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版

        人类学关注差异,对独特的、往往是小众的文化现象进行深描,从而使我们面对普世主义叙事时能够保持一分警醒和反思。《雨林里的消亡》是一流的人类学着作,作者三十年间多次进入雨林深处的小村庄迦普恩,每次在那里居住数月,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学习他们独特的语言——泰雅博语,然后以平实而动人的文字记录下这种语言消亡的过程。正如封底介绍所言:一旦开始阅读,根本停不下来。

        10. 王人博等:《洋为中用:中国法政知识考古》,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本书对我国现代宪法中人民、共和、宪法、国体、民主、民权和建设者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概念史和观念史的梳理。这些概念使用的是中国原有的语词,但被用以翻译源自西方的概念时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种新的含义由于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政治文化传统又与其西文语境中的原意有着微妙的差异,带有了中国特色。洋为中用的过程不是一个照搬的过程,而是创造性转化的过程。本书通过对概念源流的历史考察讲述了制度现代化的中国故事。


        11. 【英】马修?科布:《大脑传》,张今译,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

        《大脑传》本书不是一部大脑的进化史,而是一部人类如何理解大脑的观念史,或者说,是一部脑科学的历史。一开始,人类连思维的中枢器官位于那里都没有定论,不同文明体都出现过心脏是情绪和思维器官的学说。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第三幕中有台词曰:“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头部,还是在心房?”这个问题直到17世纪才有了明确的答案:是在头部。之后,机器隐喻长期主导着人们对大脑的理解,从早期的液压动力机到晚近的计算机。作者用引人入胜的笔触向非专业人士描绘了人类理解自己的思维器官的历史,值得每一位想要“认识自己”的读者去阅读。

        12. 李开复、陈楸帆:《AI未来进行式》,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

        本书是一本全新类型的作品,每章都由一篇科幻小说(陈楸帆创作)和一篇科技评论(由李开复撰写)组成,前者畅想未来生活的场景,后者从技术的角度解释到达这种场景的可能性。通过这种人文与科技、未来与现实的对话,本书展现了未来已来、只是分布还不均匀这一事实。科幻小说中的许多场景,如今已有现实的对应物,只不过这些对应物还不是那么普遍和显着,以至于大多数人还没有观察到、感受到。这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13. 【加】杰夫·约翰·罗伯茨:《加密之王 : 币基的崛起、危机与加密经济的未来》,何文忠译,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版

        本书以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币基的创业故事为主线,穿插讲述了整个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的历史。其中有不少匪夷所思而又的确在不久之前发生过的故事,比如拉斯洛·豪涅兹用1万个比特币买了两个披萨的故事(如今一万个比特币价值2亿多美元)、暗网丝绸之路的故事、以太坊上的众筹投资平台被黑客卷走5000万美元的故事等等。作者用这些有趣的故事串联起加密数字经济的各种要素,从Y Combinator创业孵化器到硅谷银行,从技术呆子到华尔街操盘手,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探访这一神秘世界的导游图。

        14. 【美】丛小平:《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本书以新中国评剧经典作品《刘巧儿》背后的真实案例(封彦贵诉张金才)为主线,讨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和婚姻改革,并着重论述了法律和人民司法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女性自身的主体性得到了凸显,比如刘巧儿的原型捧儿不是被动接受马锡五专员送来的正义,而是克服重重困难为自己争取婚姻自主的行动者。本书推进了中国革命史中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非常值得一读。

        15. 曹寅:《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文明有其物质性,或“具身性”(embodiment)。比如自行车和缝纫机,都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一方面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另一方面又构成交通和劳动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勾连着帝国基建、日常技术和民众生活。跨国资本借助国家建设的港口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兜售消费品,同时传播着附着于这些消费品之上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如书中所言:“不管是购买了美国进口厨房设备的马尼拉中产家庭,还是只能负担仿制品,他们的消费和饮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美国殖民主义所影响和改变了”。本书讲述了率先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如何借助技术优势和由此派生的“文化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延续殖民主义影响的故事,反衬出我国借助独立自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成功摆脱此种依附地位的成功范例。

        16. 何怀宏:《文明的两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如果你懂德语,拿到这本书后第一眼注意到的就是封面上印着的中文书名和德文书名完全不是同一个意思。至于一本中文书为何要有德文书名,也是理解本书的重要线索之一。本书对文明的理解深受德国教养(Bildung)传统的影响,其实这种传统与中国儒家传统不谋而合,都强调先知先觉者对后知后觉者、君子对小人的启蒙、训诫和指引,正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这种文明观必然对“以上就下“的、媚俗的乃至民粹主义的平等是不屑的,因此德文书名是Die List der Gleichheit(平等的诡计)。对平等的追求必然落实为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因为”食色,性也“。作者追问:”如果不断地提升人的控物能力和物质生活水平成为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乃至全部,那么人何以为人?“这对于我们反思当下的消费主义文化甚有助益。我们可以不同意本书的观点,但其中思考的力度却无疑对我们会有棒喝般的作用。

        17. 林鹄:《忧患:边事、党争与北宋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

        外敌威胁是对一个政治体治理能力和综合实力的唯物主义检验,是最容不得伪饰的。清末左宗棠集团对西北边事重要性的强调与李鸿章集团对东部海事的重视以及由此引发的党争和内部改革,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重要且持久的影响。同样,北宋政治的焦点乃是北方辽夏的持续性威胁以及应对这种威胁而发生的党争与变革。本书以公元1005年的澶渊之盟为出发点,围绕天书封祀、庆历增币、宋夏和议、元佑更化等重大历史事件展开,既有现代史学探寻因果的分析,又有传统史学品评人物的叙事,而且在评价人物时重视其行为的效果而不是言论的高妙,比如以实例来验证王船山以韩琦而不是王安石或司马光为最有社稷之臣风范者的评断,令人耳目一新,确有所悟。

        18. 【美】大卫·格雷伯:《毫无意义的工作》,吕宇珺译,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

        《毫无意义的工作》不是指赚不到钱的工作,而是指对社会福祉增益和个人自我实现毫无助益的工作。作者在序言中讲到的一个故事就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他有一位失联已久的初中同学,本来是一位音乐人,他在车载收音机里都听到过这位老同学的歌。在重新取得联系后,他发现这位老同学成了一名公司法务。原来,在遭遇了一系列变故并负债累累之后,这位老同学选择了许多失去人生方向的美国人的默认选项:读法学院。虽然现在还清了债务,生活平稳,但他抱怨说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对世界没有任何贡献,而且根本不应该存在。作者深受触动,因此试图解释为什么存在这种类型的工作,为什么这种工作甚至成为后工业社会最主要的工作类型。毕竟,按照凯恩斯在1930年代做出的预言,随着技术的发展,至少在英国和美国这样的率先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每周15小时工作时间将成为常态。凯恩斯对工业化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预测没错,的确,每周只工作15小时已经足以生产出全社会所需的必需品和消费品。但工薪阶层的劳动时间不降反增,996成为常态,甚至每天工作15小时也不是什么离奇古怪的事情。显然,大多数劳动时间都被投入到了非生产性、非创造性的工作之中。对于这种人人都在经历而又经不起理性反思的古怪现象,你不想知道原因吗?如果你产生了一点好奇心,那么这本书就是你的必读书。

        19. 【英】理查德·J.埃文斯:《历史中的人生:霍布斯鲍姆传》,韦斯琳译,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

        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9 June 1917 – 1 October 2012)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年代四部曲“(《革命的年代:1789-1848》、《资本的年代:1848-1875》、《帝国的年代:1875-1914》和《极端的年代:1914-1991》)被公认为最佳的现代世界史通识读本。而霍布斯鲍姆本人的一生便是他所发明的”短暂的二十世纪“这一概念的缩影,其中浓缩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信息。《历史中的人生》是由一位一流历史学家撰写的霍布斯鲍姆传记,作者理查德·伊文思爵士退休前是剑桥大学历史学王室讲席教授,专攻德国史,他的第三帝国三部曲是这个领域的权威着作。本书将人物传记与历史叙事融为一体,在20世纪英国史和世界史的宏大背景中勾勒出霍布斯鲍姆不平凡一生的基本轮廓和关键细节。

        20. 【法】安东尼·加卢佐:《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马雅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

        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因为需求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化的,是被创造出来的。这一点在如今的数字化社会似乎已经成为尝试:手机应用程序(App)和平台服务的使用者向厂商提供着自己的个人数据,以换取“免费使用“,厂商则利用这些数据来分析、预测和诱导用户行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界限完全被打破,用户成为”生产-消费者“(prosumer)。但创造消费者的历史远远早于数字时代。早在制造业主导的时代,厂商/资本家便开始大量聘用熟谙心理学和传媒学的专业人士来打造生活方式广告,使消费者相信购买和使用某些产品和服务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乃至社会阶层,这些专业人士可以被成为”社会工程师“,他们推动者消费者的生产和再生产,并营造出一种总体性的”消费主义文化“。本书是对消费主义文化形成机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部着作,但其预期读者并不是学者,而是作为消费者的普通读书人,因此行文通俗易懂,而又展现了理性分析的力度,对于每一位”买买买“的当代人理解自身处境都很有帮助。

        21. 桑本谦:《法律简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版

        从霍金的《时间简史》到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简史”类着作每每以普通知识人容易理解、乐于阅读的文笔讲述出某一范畴或物种的演进史,因而成为畅销书。《法律简史》也具备这样的特质,它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描述中国或某一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或法律观念,而是回到规则如何产生、如何联结、如何演进的基本逻辑,借助法学、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以及认知科学的前沿成果来讲述其中的道理。读完这本书,你不会学到如何打官司,但你会获得很多思考法律和社会问题方面的启发。

        22. 【美】本杰明·艾尔曼:《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高远致、夏丽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自秦代“废封建,置郡县”以来,选贤任能便取代世卿世禄成为官员选拔的机制,从军功制到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到隋代最终演进出延续上千年的科举制。科举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宪制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一种绵延久远的制度总会因应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实质上的改变。比如,在1400-1600年间,中国人口从6500万飙升到一亿五千万,但进士名额和官职数量并没有增加,这一方面意味着科举考试的竞争愈发激烈,另一方面意味着大量通过府试、院试、乡试的文士最终无法当官,而留在本乡本土,改变着最基础层面的教育、文化和社会精英再生产机制。本书作者艾尔曼教授据说是当代读过最多八股文文章的人,这部近900页的巨着从文化史的角度细致研究了明清社会、文化变迁与科举之间的交互影响,其中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描绘,又有引人入胜的个案叙事,堪称研究科举的经典之作。

        23. 王赓武、林娉婷:《王赓武回忆录》(两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版

        王赓武先生是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海外华人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曾任香港大学校长,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曾获得唐奖和新加波“殊功勋章”。他于1930年出生于荷兰殖民统治下的苏蜡巴亚(现为印尼第二大城市),距离父母之乡江苏两千公里。他的经历中折射着东南亚华人知识分子的奋斗历程、东南亚各国去殖民化以及发展本国教育的历程以及海外华人寻找“家园”的心路历程。上卷《家园何处是》讲的是父母家室和故土故乡,其中穿插着王赓武母亲的文字。下卷《心安即是家》,由王赓武与夫人林娉婷合着,讲述二人的求学经历、职业生涯和生活经历。作为历史学家,王赓武曾反思道:历史学者往往“无感于亲身经历某段历史时期的人们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想法”,这套回忆录也正是他以亲历者的身份来讲述历史的佳作。

        24. 刘宗迪:《众神的山川》(两卷),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

        《众神的山川》“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之十》)中国文化中诸多承载雄奇想象力的意象都来自于《山海经》,以至于人们几乎已经忘了它曾经被《隋书·经籍志》列于史部地理类之首。本书赓续清代毕沅、郝懿行等乾嘉学者以舆地之学来看待山海经并考证其中山川名物的传统,借助考古学、历史学和地理学领域的新发现、新发展,重建了《山海经》的地理空间,使我们能够在自己的足迹所到和能到之处寻找“四海八荒”的踪迹,见天地之纯,驰神思之远。

        25. 陈洪:《“西游”新说十三讲》,中华书局2022年版

        《西游记》恐怕是不少人读过的第一部名着。也难怪,动物成精是童话的经典题材。但《西游记》也是让不少人终生回味无穷的一部作品,似乎蕴含着儒释道三教的玄妙道理乃至修炼秘籍。本书循着西游故事从唐代《三藏法师传》中发端、经过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元末《西游记平话》的演绎、到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最终由吴承恩汇总并再创作为世德堂本《西游记》的历史线索,对勘文本,考证源流,解答了不少读者心中都存在的疑惑,比如孙悟空的原型是谁(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淮河水怪无支祁)?作者以文学史大家的功力给非专业的普通知识人讲解西游故事作为一个开放文本的历史积淀过程,文如春风化雨,能带来阅读的喜悦。

        26.桑本谦:《法律简史:人类制度文明的深层逻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版

        推荐这本书,需要理由吗?就在刚才,我又从书架上拿下这本书,这一次的感慨是,桑老师写书可真下血本啊!虽然自称“简史”,但这是一本厚重的书,版权页上的字数是49万字,道理讲得细致绵密,大一学生不觉得深,资深教授也不会觉得浅。当然,我在这里说的“血本”,还是感慨,作者是把这本书当作一本书来写的,从一开始就有书的格局、框架和容量,而不是常见的论文集成书的学术产出模式,目测90%以上的内容,都是在书中“首发”的。桑老师这么做,当然是他很早就实现了某种学术自由,不发表至少也不出局,但说到底,还是桑老师选择了写这么一本书,这种选择来自于他的责任感,当然也要有勇气和耐力。

        27.尤陈俊:《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在我看来,《法律简史》中其实没有“历史”,“历史”在桑本谦教授那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在书中自有一套自己的认识和处理方式。而我在这里推荐的第二本书,在篇幅上同《法律简史》几乎同样厚重,尤陈俊教授所着的《聚讼纷纭》,则是一部典型的法制史作品,这部书其实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历史社会法学”(我们暂且用这个表述)的研究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广度和深度。坦诚地说,这本书我其实没有从头到尾读完,我只是认真读了我所认定的关键几章,不过这本书也一直在我阅读书目的waiting list上最前列。我自己的研究并不涉及清代,也不聚焦在司法/诉讼问题上,然而,如何进入法制的“历史”,如何对历史“提问”,我早已从所读的关键少数几章中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启发。

        28.阎天:《如山如河:中国劳动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2022年,是阎天教授丰收的一年。我还记着四月下旬上海疫情吃紧的时候,我在线参加了阎天新着的一场研讨会——令人赞叹的是,讨论的不是一本书,而是阎天四书,《川上行舟》《知向谁边》《如山如河》《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我当时发言就把《如山如河》单拿出来。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阎天老师这本书的位置以及贡献所在,“中国劳动宪法”的副标题当然意味着在探索某种部门法和宪法研究的结合,而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最大启发,就是它示范了一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历史研究路径,以现行“八二宪法”为统领,劳动法制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源流变迁,历史研究的想象力以及所能打开的理论空间,这本书是一个展示。我还记得研讨发言时我对阎天老师的一个赞美,就是读到他的有些篇章时,我的感想是多么希望这是我自己写的啊。

        29.李连江:《学者的术与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李连江教授是我的老师,作为李老师的学生,多年来我始终受益于李老师的帮助,对我而言,《学者的术与道》不是拿来读的——我作为李老师的“同行”,一位研究中国政法问题的学者,说几句恭敬的读后感悟。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于我来说是拿来“用”的,它就一直放在紧挨着我的身后书架里,时不时地拿出来,哪些地方可以缓解焦虑,哪些地方可供放松身心,慢慢地我都有个“索引”了。我自己就曾不止一次在写作陷入困顿时,打开这本书寻求慰藉,我相信李老师的广大读者也都有类似的经历,这是李老师文字最神奇的地方,道理我也懂,内容也读过,但每次身心疲惫时总有它的疗效。而对于我们这些曾跟着作者读书的幸运儿来说,这种功效又是加倍的,不仅有文字,还自带声音和画面。

        30.[美]爱丽丝·沃特斯:《我吃故我在:慢食与文化》,刘诚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刘诚教授翻译的这本书,英文原书的副标题叫A Slow Food Manifesto(一篇慢食宣言),这本书同前两年我翻译的《慢教授》,在“雅理”世界里构成了一个“慢文化”的系列,只是这本书以饮食为题,自然受众更广。我希望这个专题以后还能收入更多的书,不只是翻译,还能有来自中文世界的原创。说实话,这两本出版后的效应,都略低于我此前的预期,回头去想,这也是理所当然,在一个快得早已慢不下来的世界里,“慢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能以抵抗的姿态出现,反而是我自己,还在以关注度甚至销量来判断一本书,也折射出“快”的绩效文化的无所不在。出路在何方?有没有一种可能,在局部的屡败屡战,最终形成一种新的转机?


         
         
        网上举报
        法律文书
        12309中国检察网
        法律法规查询
        代表委员联系
        检察人员监督信箱
        检察长信箱
        重要案件信息发布
         互动平台
        宽城检察微博
        宽城检察微博
        宽检微博二维码
        宽检微博二维码
        宽检微信二维码
        宽检微信二维码
         

        版权所有  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地址:长春市宽城区九台北路246号  电话:8265331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