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丰碑如林的民族,一个名字,一座丰碑;一串名字,一条脊梁!他们与日月同辉,与嵩岳齐肩,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飘扬在党的旗帜上,铭刻在遥迢长河葱茏大地上。今天,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将与你一起,回望过去筚路蓝缕的100年,在革命先烈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为新时代的检察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全党全军应该像一个人一样,紧密地团结在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中央周围,相信我们的党和中国革命是一定要得到最后胜利的。——关向应
1902年,关向应出生于辽宁省金县一个贫寒的满族家庭,他从小就目睹家乡父老饱受战祸滋扰和侵略者凌辱的情景,心灵受到极大冲击。1925年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关向应像
五四运动爆发后,关向应在上海、山东、河南等地工作,为恢复当地的党团组织作出了卓越贡献。1932年1月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委员、湘鄂西军事委员会主席、红三军政治委员。1934年,在枫香溪会议上,关向应严肃批评了当时存在的“左”倾错误。枫香溪会议把濒临绝境的红三军从“左”倾错误的危害中挽救出来,也让贺龙真正认识了这位中央派来的政委,贺关二人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创造了我党我军历史上高级干部肝胆相照、精诚团结的光辉典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关向应任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他与贺龙等同志率120师主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1937年10月,120师在关向应与贺龙的指挥下,在雁门关伏击日军汽车队,粉碎了日军两条交通补给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关向应虽病情严重,却依然满怀信心地告诉前去看望他的同志:“我的病不久就会好的,我还准备打回东北老家去,我们将来在白山黑水间再会。”由于混合感染,关向应持续高烧,会诊决定给他用盘尼西林治疗。他知道,这种药物非常稀少,应该留给最需要的人。他忧心地问大夫:“有些重病人还有得用吗?”大夫告诉他还有,他才放心。1946年5月底,关向应被病痛折磨得无法入睡,却始终咬牙忍受,正是这种为党和人民继续工作、奉献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他度过一个个病危时刻。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在延安病逝。
关向应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屠(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负,亦侄唯一之人生观也。”这是他保家卫国的宏伟抱负,是他献身革命的崇高理想,是他用短暂的一生所践行的铮铮誓言。我们要永远铭记和缅怀这位乐观顽强的共产党员,继承他那初心不改的追求,汇聚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的磅礴力量。
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因肺结核病在延安逝世,年仅44岁。毛泽东写下“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的挽词。
检察官说
关向应同志终身为革命奋斗,百折不屈,死而后已。他纯洁无瑕的党性,坚定不移的阶级立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时刻激励着新一代党员不懈奋斗!